这是我父亲的感悟,我觉得很好,记一下。
关于祸和福的转化关系,我国古代有很多的论述:《孟子》上说:“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增益其所不能。”
《菜根潭》上说:“天欲福人,先以微祸儆之;天欲祸人,先以微福骄之。”
这些都是从灾难磨练人的角度说的,而真正的福祸转化之机,并没有提及。
人的福从哪里来?正是从“祸”中来!一个人正是因为遇到了挫折,才容易升起敬畏心,才愿意回头、端正自己、改变自己;而当我们懂得觉知、懂得规律、懂得与整体连接以后,也就容易成其功、全其寿、享其福了。
因此,福本于祸——也就是说,灾难背后的真相,实则是上天要为我们加福!同样,在福中也必然潜伏着祸。
所以,我们要用辩证的思维来看待事情,既不要只看到好的一面,也不要只看到不好的一面。
“祸兮福之所倚,福兮祸之所伏”这条规律可以适用于任何事情。了解了祸福之间的辩证法,生活中的很多事情,我们都可以做到趋吉避凶。
在明白福祸相生这个规律后,我们要方正而不伤人、有棱角而不刺人、直率而不放肆、明亮而不刺眼。有的人自诩神人,牛得不行,看谁都不顺眼,看谁都没有自己水平高。这样的人,其实是已经入魔、却不自知。
有道之人,善于调和化解,总是能让整体和谐发展,正是因为他们不执着、多随和、不犀利、也不夺人耳目,而总是平常、自然、大智若愚。但同时,他们内在的世界又是深沉的、宽厚的,外人永远探不到他们的底。
事实上,真正的祸福转化在于人的内心,心善则种福,心恶则种祸。现实中一时一事的祸福,是由很多客观因缘来决定的。对于祸福的根源,既没有彻底看清的可能,也没有彻底看清的必要。现实生活中,我们应该“但尽人事,各凭天命”“只问耕耘,不问收获”,这就是老子所说的“无为”。是顺其自然,是不故意、不妄为。“无为”是顺应自然的样子,正因为人在道中,所以不需要添加太多主观的思想和行为
自古祸福形影相随,因此,人要守住心中的善、长情大爱的品质是可以使人趋利避害。生命就是舍得,有舍有得,不舍不得,爱的道路是利他的、单纯的、喜悦的
人为善 福虽未至 祸已远离 人为恶 祸虽未至 福已远离
会活的人,或者说取得成功的人,其实懂得了两个字:舍得。不舍不得,小舍小得,大舍大得。
这是贾平凹的人生感悟,早知道,早受益。晚知道,晚受益,不知道不受益。原因是我们一生中不断要和人打交道,每个人都面临相同的机会,当别人有好的机会可以或者被迫与人分享时,他会首先想到自己信任和喜欢的人。舍出去,不见得立刻得到回应,它会在适当的时候回应。